您当前位置: 首页  其他栏目  专题  杏坛博“疫”思政课堂

杏坛博“疫”思政课堂

杏坛搏“疫”思政云课堂《病毒与命运共同体:我们需要坚守的价值立场》

发布日期: 2020-05-27 08:56:28

杏坛搏思政云课堂


课堂主题:病毒与命运共同体:我们需要坚守的价值立场

主讲人:舒志定

主讲人简介:

       舒志定,湖州师范学院副校长、新2会员手机管理端院长,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省151人才;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000年起担任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2011年受聘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全国教育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省高校师范教育教指委委员,陶行知国际研究中心学术委员等。主要从事马克思教育思想及当代价值、教育哲学、教师教育研究,独立完成《马克思教育当代思想当代阐释》、《人的存在与教育——马克思思想的当代价值》等著作7部,主编《理解教育》等著作8部,在《教育研究》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47篇,在《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主持“马克思教育思想与当代社会”栏目,栏目成果被中国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全文转载。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6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等省部级项目8项。2006年获“包氏奖学金”高级访问学者项目资助,到美国肯尼索州立大学教育学院访问研究。


疫情教会了我们什么——疫情中的课程思政

病毒与命运共同体:我们需要坚守的价值立场

舒志定

尽管今天已到了战胜疫情的关键阶段。我们相信最终一定能取得疫情的决定性胜利。当胜利曙光照耀之际,我们回望这条付出沉重代价的战疫之路时,我们从中学习什么?一批批医护人员的勇敢精神、志愿者的奉献精神、公益义捐的无私精神、团结一心的民族精神等等。毫无疑义,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资源与财富,是激励我们走向未来的强大精神动力。然而,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反思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引起这次疫情的根源是什么?病毒?那么,病毒又是从何而来?这是我们必须要追问的一个简单问题,但却是事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问题。

虽然对病毒怎么来的问题还没有明确结论,但是,疫情来自病毒,这一点是确定的。因而,我们务必关心这个“病毒”又是来自何处?病毒又是如何形成及其人如何会受其影响?要回答这些问题,既是医学科学研究者、自然科学研究者研究的课题,也是我们教育学研究工作者需要反思的议题。因为我们担负着向年轻学生、向社会传递人类社会永续发展应承诺并践行的核心价值观的使命。而病毒其实是对人类中心主义价值立场的挑战。

什么是人类中心主义价值立场?为什么说病毒是对这种价值立场的挑战?我们作出这样判断,是因为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获得了对这样一个明确结论,这个结论就是病毒能够人传人,而病毒不是某一个人制造或生产出来的,它来自人本身之外的自然世界,比如动物界、植物界等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源自人之外的病毒又怎么会传染到人身上,进而在人与人的社会中获得蔓延,甚至到了不采取极其果断与严厉的人与人隔离措施无法阻止蔓延的局势。

反思这里的原因,有一个原因就是由于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轻率、粗暴的占有。人类始终坚持着“我”是世界的主人、自然的主人的态度,把一切都当作是需要被人类征服的对象,一切都要服务于人类的利益。久而久之,人类和人类生活的自然界处于不平等地位,人不是友好对待自然而是奴役自然,自然是人类利益的牺牲者。人类对于自然的价值立场,我们称之为是人类中心主义价值立场。正是这种价值立场,人类凭借着理性产生的科学与技术成果,占有自然的欲望不断膨胀,生态环境危机、气候恶化、资源枯竭、各种疑难杂症等等问题的出现,已经一次又一次地向人类敲响了警钟,人类也一次又一次遭受自然的报复,比如上世纪70年代北美的酸雨、80年代德国森林枯死等等。其实,恩格斯早就有过断言: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惩罚了我们。

的确,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对人类与自然关系思考最为深刻的思想家,尽管之前已经有思想家关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尤其是一批浪漫主义思想家畅想了自然的美好,比如卢梭就对自然给予田园牧歌式的描写。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前提分析人与世界、人与自然关系,提出自然的人化与人化的自然的自然观,提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在对象性活动中对人的本质的全面、充分的占有,提出人与世界交往共同体的基本观点。可惜的是,我们并没有真正坚守住这样一个命运共同体的基本立场。

 对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上世纪70年代针对变化的世界给予教育的挑战,发布《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研究报告。报告指出我们的教育要承担培养未来社会主体的使命,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教育如何使人日臻完善,避免人在社会发展中出现人格的分裂、人性的坠落。上世纪80年代教科文组织再次发布《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的报告,《报告》坚守人类是一个家园、我们是命运共同体的基本立场,指出教育要回应人的生存发展面临的最基本问题,这就要处理好人与世界、与自然、与动植物、与人自身的关系问题。《报告》强调人不仅要关心人自身,人应该关心他人、家庭、社会、国家,而且还更加应该关心动物、植物,不仅它们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人类更应该成为它们的朋友。但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呼吁,希望人类能够做出这些努力,伴随21世纪的到来,问题不是解决,而是变得更加严重,依然猖獗的恐怖主义,全球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安全屏障难以健全,全球性的经融危机始终存在。在这种情况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立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关切,2015年再次发布《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的研究报告,《报告》提出教育是“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强调教育应该承担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使命,教育要尊重生命、尊重人格、尊重和平、尊重平等、尊重人的权益,基此,报告还提出要重建知识多样性观点——关于地球的认识,关于人类的认识,关于时间的认识,关于善和美好生活的认识,要超越教育发展中的功利主义、经济主义的价值取向,要着力使教育成为人类共同体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今天我们面对疫情,务必思考我们如何才能真正构建人与世界的命运共同体?作为两山理念的诞生地,作为“人生只可住湖州”的山河江湖共生共育的生态示范区,我们务必记住习近平总书记在人类21世纪第三个10年的新年贺词:我们愿同世界各国人民携起手来,积极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创造人类美好未来而不懈努力。坚持人与世界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创造清洁美丽新世界,彰显中国担当、中国力量,贡献中国方案、中国智慧,这是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是疫情留给每一位师范人的教育课题,也是沉重的人生之问、时代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