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其他栏目  专题  杏坛博“疫”思政课堂

杏坛博“疫”思政课堂

杏坛搏“疫”思政课堂第二讲《守住健康,守得内心安宁》

发布日期: 2020-05-27 09:03:32

杏坛搏“疫”思政课堂第二讲


守住健康,守得内心安宁

主讲人:李梦霞

主讲人简介:


李梦霞,湖州师范学院新2会员手机管理端心理系副教授、支部书记,硕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主要从事发展与教育、发展心理学应用、教育大数据等领域的学术研究。讲授《实验心理学》等专业核心课程。科学研究课题:主持全国教科规划课题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市厅级课题若干项;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主持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项,主持湖州师范学院校级课程改革师范建设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2篇SSCI收录,3篇一级权威,3篇CSSCI收录,10余篇中文核心。合著专著1部,参编教材1部。曾荣获湖州市社科优秀成果奖2项、湖州市自然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湖州师范学院优秀成果奖1项,湖州师范学院陆增镛教师奖、三育人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挑战杯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守住健康,守得内心安宁

李梦霞

此时、此刻,国内的疫情已经得到最大范围的控制,全国绝大多数省份连续多日出现零增长的态势,但国外的疫情即将开始蔓延。截止到今天,加拿大的确诊人数破百,每日新增的病例逐渐增多。而我所在的阿尔伯塔省由昨天的14例迅速增长到今天的19例。当终于为国内的亲友们松了一口气的时候,又开始担心身处其中的自己。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人数的不断增加,正规、不正规媒体真真、假假的信息铺天盖地而来的时候,恐慌情绪油然而生。面对未知的疫情,我们为何如此恐慌,又为何如此大意?经历疫情,我们学会了什么?在不得不面对类似的逆境时,我们如何做到冷静、不慌张?

 

1. 面对疫情,我们为何恐慌、大意?

我们对外在事物的感知往往是不准确的。从时间角度,心理数盲现象告诉我们,在危机事件来临前,我们往往会高估它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当危机事件来临时,我们又容易低估它的危害。这就是为什么当危害来临前我们会极度恐慌,而身处危局时又会如此大意。从空间角度,“心理台风眼”告诉我们,离危机事件中心越远,人们对该事件的反应也越强烈,正所谓“外部惊涛骇浪,中心波澜不惊”。

恐慌也来自于我们对未知的不确定感。人类天生就有一种想在事物之间寻找关联的能力和渴望,所以因果关系成了人类用来解释万物的逻辑工具。比如,饿了就吃,吃了就饱。但人类由于受制于自身对世界认知的局限,无法获得更多的信息。当我们无法获得更准确的信息时,再看到带有情绪煽动性的报道,诸如“震惊”、“突发”、“重磅”、“紧急”等字眼时,可能会带着主观的或者已有的一些想法,去编造或者轻信谣言。比如,国内的同胞曾争相购买双黄连,而现在西方人争相购买、囤积厕纸,即使有人家里是冲洗式马桶,也一样照“囤”不误。

大意源自于我们对自身判断的偏差。人们往往会过度自信或者高估自己的能力。在疫情中,有人恐慌,有人大意。有人不戴口罩出行,有人坚持聚会、旅行。因为他们认为自己被感染的几率微乎其微。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人们往往会高估自己解决某个问题的能力。比如,让人们做一组二选一或者三选一的选择题并评估自己正确作答的数量和信心时,发现人们估计的正确率往往高于实际的正确率,且对自己正确作答的信心。同样,在疫情面前,有的人也会过度自信,他们会认为自己身强体壮,所以会侥幸、大意。

2、经历疫情,我们学会了什么?

经历疫情,我们体验过焦虑、恐慌、烦躁、挫败等负性的情绪,也体验过感动、欣慰、自豪等的积极情绪,经历疫情,我们学到了更多。

经历疫情,让我们有机会更多地思考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人与人、人与世界、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疫情关乎生死,所以唤起了我们内心深处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生命的思考;疫情传播迅速,人人自危,让我们得以思考人生的价值。疫情成因成谜,让我们深刻领悟人与人,与世界甚至与自然的命运共同体。

经历疫情,让我们了解到现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疫情爆发后,医护人员义无反顾地奋战在抗战疫情的第一线,民间快递小哥自发组织志愿团体帮助为医护人员提供后勤保障,10天拔地而起的火神山医院,全国十四亿人民“自我隔离”为全球防御疫情争取了宝贵的时间,让由于注意偏差的影响,常常被负面信息保包围的我们认识到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现实虽然不是十分的美好,但远比我们想象的美好。

在异国经历疫情,让我多了看待问题的角度和不一样的体验。若不是亲身经历,我一定不会想到,大家对口罩使用的理解竟然完全不同。面对疫情,我们养成了戴口罩的习惯,既保护自己,又保护他人。但是在西方国家,政府并不提倡民众戴口罩,戴口罩是病人和医生的事,健康的人戴口罩会引起不必要的恐慌。透过口罩现象,折射出的是中、西方口罩的历史和文化差异。

若不是亲身经历,我一定不会想到,在我们举国上下做出最大的牺牲,为世界赢得抗“疫”的宝贵时间之后,别国的防“疫”、抗“疫”竟是如此地“佛性”。与“佛性”完全不同的背后折射出来的是我们在危难面前的果敢和对社会、对世界的担当与自我牺牲精神。

若不是亲身经历,我一定不会看到在有人用“中国病毒”来描述新型冠状病毒的时候,我们的同胞如何义正言辞地纠正他们的错误观念。游子离开祖国,才更能深刻体会到中国是我们的身份,祖国是我们的骄傲。当然,即使身处异国经历疫情,我们内心也无比踏实,因为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我们身后永远有强大的祖国。

经历疫情,相信我们每个人学会的还有很多。但我们并不是要感谢疫情,而是在不得不面对这样的逆境时,去思考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

3、如何守得内心的安宁

适度关注疫情:快捷的信息传播会让人们更快、更多地了解疫情。但过多的信息会让人焦虑、恐慌。适度关注疫情,关注权威信息,主动减少搜索和阅读疫情信息的时间,可以有效减缓焦虑、恐慌。

接纳消极情绪: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人们普遍会惊慌、焦虑。疫情持续,人们会逐渐变得消极、麻木。而当下的网络学习,可能又会让你烦躁、挫败。要知道,你经历的这些情绪都是正常的,你所经历的,正是你的同学们也正在经历的。从进化的意义上讲,疫情中的负面情绪实际上是我们生存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警惕,及时发现和应对威胁,进而保护自己。所以,只要在可控范围之内,我们都应该正视它、接纳它。

关注积极事件:疫情爆发,我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跟家人相聚;面对疫情中的总总,我们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收获;抗击疫情中的医护人员、快递小哥以及很多默默付出的人们的动人事迹,让我们深切体会到人间大爱;举国上下、万众一心攻克时艰,让我们对战胜疫情有更多积极的期待。

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式放松:如选写作舒压、聆听音乐、瑜伽冥想、静心阅读、积极运动。。。。。。任意可以让你放松的方式,在这个特殊时期,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和资源,让自己的身心放松。

耐心坚持:正如习总书记鼓励武汉市民的话一样“大家一起加油,再坚持一下!”

李梦霞

2020年312

于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埃德蒙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