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讲座信息

讲座信息

我院教育思想与文化研究中心工作坊(五十)读书简报

发布日期: 2024-05-11 14:50:03

          2024591830,新2会员手机管理端思想与文化研究中心工作坊在10308教室举办了读书分享会。中心负责人李长伟教授,中心老师舒志定教授、王燕红副教授、王贤德副教授、陆韵副教授、蔡正道博士以及2022级和2023级教育学原理的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读书会。

本次读书会由史叶玥同学主持,靳宇晴同学作为领读人,计欣欢同学作为与谈人,围绕列奥·施特劳斯的《古今自由主义》进行主题汇报与交流讨论。靳宇晴同学从作者经历及主题思想、书籍结构、从论《米诺斯》到《斯宾诺莎的宗教批判》前言、施特劳斯与自由教育和启示五方面对于本书内容进行简要概述。随后,她分享了的阅读感想。首先,《古今自由主义》是列奥·施特劳斯自编的论文集,涵盖了施特劳斯思索终生的一系列重要主题,揭示了古典政治哲学和现代政治哲学的根本区分,探讨了如何通过自由教育塑造好公民与好社会。其次,施特劳斯认为,与原初的民主制不同,现代民主被大众文化所统治,失去了高贵的引领,失去了精英性。通过自由教育才能使那些天性优越的人转化为引导大众走向大众利益的轨道,从而达到民主制最初的意义。自由教育是以文化为内容或以文化为目的的教育,它的最终产物是文化人。自由教育就是摆脱平庸而获得自由。古希腊称“平庸”为对美的事物缺乏经验,自由教育正好为我们提供对美的事物的经验。最后,靳宇晴同学认为在应试教育的评价体系下,学生普遍追求高分,其实已经在“成人”的教育目标上越来越远了,我们应反思应试教育对学生的束缚。她引用了唐江澎校长的教育目标:激发出我们每个人的善良和智慧,给这个世界一个问题解决方案,使这个世界因我们的努力发生,向上向善的变化,变得更加美好、更加温暖。

与谈人计欣欢同学对施特劳斯的自由教育进行了解读。她认为施特劳斯意义上的自由教育可以理解为一种培养“自由人”的文化教育。鉴于教导者不像耕种者那么容易产生和遇见这个事实,施特劳斯给出的建议是:阅读经典名著。他说:“自由教育就在于‘足够谨慎地’研习那些最伟大的思想家留下的经典著作”。总的来说,施特劳斯的自由教育思想带有明显的精英主义,西方中心主义和保守主义倾向,在对社会的改良上也存在自身的局限性。但施特劳斯的自由教育对诸如德性,卓越等绝对价值论的坚守和追求,对经典著作的珍视和研读对我们来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此外,施特劳斯本人对学术的真挚态度,也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蔡老师认为施特劳斯对现代性的反思会更加深刻,现代性教育跟传统教育有很大的区别,所以才会回归传统去寻找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最好的。人生有一种很好地活法,我们可以从中学到正确的意义和价值,运用到我们的人生上,我们可以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面对现代性的各种问题,可以回到自己的一些经历去找答案,走出自己的路,我们自己有自己的美德,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也是有意义和价值的。

舒老师对第一章最后一句话进行了分析,什么是自由教育?自由教育指给我们提供对美好事物的体验(经验)。今天的教育如何为学生创造美好的事物,我们应鼓励学生体验美好事物和创造美好事物,这就是自由教育。如何让学生们体验环境,认同这个环境?孩子们到新的公司单位,不满意、不够宽容,那怎么引导孩子们跟环境的交往和体验?自由教育培养人的文化素养,那么对教师素养的培养,什么样的老师是理想的老师?我们可以针对这些问题做出一些思考。

王贤德老师认为施特劳斯从从新的视角更好地理解了自由,对自由的理解不能过于极端化,古典主义追求人的理智、德性,灵魂的好处处于身体的好处之上的,追求根本意义上的自由,虽然自由很美好,但还是应指向德性。

史叶玥同学提出了一个疑问,自由与传统意义上的自由的区别是什么?

李老师认为施特劳斯的自由概念,所谓的自由就是向着一种真善、美好事物,自由是有朝向的,如果一个人的灵魂是朝向真善的,那这个人是自由。在施特劳斯那里,自由跟善、美好或者目的关联在一起。但今天的自由,更多是康德意义上的,所谓的自由体现为一种自主,人就是人自己的原因,做事情的原因就是在于我自己,并不是因为我要成为一个善人。包括洛克,这种自由是个体意义上的,没有目的论的关照。雅思贝尔斯也是古典自由主义,自由不是为所欲为,但是这一点往上走出现古今自由主义差异。柏拉图在第《理想国》第八卷,批判民主意义上的自由(为所欲为),自由应朝向真善,在这个意义上是一种真正的自由。现代人的自由是康德、洛克意义上的,不管是人的思想还是行动,没有一种外在的阻碍,在这个前提下活动是自由的,归根结底是目的论、非目的论,自由与美好事物关联在一起的,康德认为自由是一种自主,自主意味着尊重每一个人的自主性,每一个人都是目的,仅此而已,施特劳斯还是柏拉图也好,他们还是有善的观念和美好的东西在里面的,这是古今自由很大的一个差异。

史叶玥同学追问自由的对象,施特劳斯的自由强调精英主义和个人层面上,那么大众的自由如何去看待?

刘华南同学认为施特劳斯追求的是古典的教育自由或者古典的人的培育方式。自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作为一种权力的自由,或者从康德的自由,康德的自由认为人有一种自主、决断、自我选择的意愿和能力,但其实是个体性视角,和古典的不一样的地方是,古典的自由作为权力也好、作为责任也好或者作为伦理,更多的是人的心灵的一种完整状态,一种整全的状态,在古典思想家中,他们认为心灵中有理性和非理性,达到一种平衡完美的状态,在这种平衡完美的状态的追求过程中,人需要对真、善、美进行不断地追求,那么这种自由可以理解为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自由并不是我们能做什么的那种自由,而是人达到一种比较好的状态。还有一个因素是有经验论和唯理论之分,人们开始关注把人身上理性和经验和何者为第一性进行区分,那就带来了一种个体主义视角,关注人的自然权力。但是施特劳斯的自由不关涉政治上,而是带有强烈的乌托邦色彩,从其时代背景可以看到对社会的不满、有期待、有困惑、有反思,非常理想的层面回归古典、自我的完善和实现。

李老师认为近代的教育政治哲学以自我保存为核心,哲人堕落,与大众合流,所谓立法、发声,使自由教育消失了,大众庸俗在甘于自我保存,肉身的保存,在施特劳斯那里,而是非自我保存,应考虑灵魂,更高贵的东西,最高尚的东西是不怕死。高尚的人不怕死,勇敢、智慧、节制、胸襟恢弘,而所谓的美好、所有的这一切与自我保存有一种对立,但这并不是动不动就死,根本就是灵魂内核——理性,理性功能发挥出来有德性,技术的出现也消解了古典的德性,科学消解了美好生活,注重对自我的保存,与物质打交道。施特劳斯的困境是找不到现代人能接受的理由,他更多是对经典文本的解读,但是今天怎么办?怎么做自由教育?那就是读伟大的人留下的伟大的书。回到中国的古典,中西之争,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其实就是古今之争,今天要面对的是古今之争,中国与西方两种自由主义,从德性到自由,古典人所推崇的德性就是自由,核心就是自由,德性付诸于自由,德性服务于自由,当一个人朝向一种美好就是一种德性。

最后,史叶玥同学对此次读书会进行了总结。此次读书分享会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