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思政课
【思政课暑期社会实践】 侨办教育凝聚乡情,侨村建设熔铸认同 ——厦门侨村建设与华侨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调查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22日 点击数:

2022年7月,由董兴艳、李小平老师带队,沙婉秋等一行12位同学组成“华厦一心”实践队。暑假期间,实践队多次前往福建省厦门市华侨博物院、集美学村、海沧新垵村等地查阅资料,开展田野调查,以厦门陈氏家族和邱氏家族的侨村建设及教育发展为研究对象,探索以华侨教育为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同路径。

走进嘉庚公园,实践队员在场馆工作人员带领下,从陈嘉庚纪念馆的陈列内容、馆内建设以及其包含的历史史实、人文精神中,大致了解了以陈嘉庚先生为代表的华侨群体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为集美地区教育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嘉庚精神”是厦门、是厦大的一张名片,对于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力量,实现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历史任务具有十分深刻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IMG_256

图1实践队在陈嘉庚纪念馆前合照

实践队在陈嘉庚纪念馆开展实践调研的过程中,与“同名村·心连心”联谊主场活动不期而遇,实践队员与组织该活动的台联会长、参与活动的台湾同胞亲切交流。队员们得以理解各地台湾同胞联谊会组织的运营模式和社会价值。重庆市台联曹先生表示,“国家的繁荣建立在民族团结的基础上”,这是各地台联、侨联活动的共同主题,是每一位热烈期盼中国兴旺发达的中华儿女共同的心声。

图2实践队员在陈嘉庚纪念馆馆内采访曹会长

实践队员还收集了台胞视角下的华侨文化有关信息。“我们认可作为一个民族共同的东西,比如说节日里的习俗、我们那么轰轰烈烈、浩浩荡荡地祭祀先祖或者妈祖娘娘,其实心里面,已经故去的人没有那么大的面子,真正想留住的,让他欣欣向荣的,需要不远万里寻根的是我们的归属感,是我们的团结。”受访的台湾同胞陈先生如是说。

通过采访集美学村当地居民,实践队员更加全面地了解集美学村的建设历史和华侨对厦门的贡献。展现在我们面前整洁美丽的集美学村,与受访的老人眼中社会变迁的故影,已然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地居民陈先生讲述自己在集美学村的求学过往,在谈及学村对乡族的帮助和鼓励时,动情地说:“看到集美学村建设得那么好,嘉庚先生纪念馆修得那么好,我也就放心了,我们集美人把嘉庚精神记得牢牢的,就得这样一代又一代传下去。”集美学村,嘉庚先生倾力打造了这片土地上多少孩子的“百草园”,前辈华侨倾资办学,又为家乡多少人搭建了属于他们的“三味书屋”。这让久留和远去的人们都充满敬意和怀念,一种精神、一片建筑,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纽带,至今仍熠熠生辉。

集美大社是实践队调研的重点之一。在华侨大学蒋老师的帮助下,实践队深入集美大社,进行田野调查,地点主要包括陈氏家祠,陈文确、陈六使纪念馆及若干小宗祠。“爱国始于爱乡,强国必先强民”,陈文确先生之语高悬于陈氏宗祠内。无论是散落在祖厝角落的小宗祠,还是大社广场上肃穆庄严的陈氏宗祠,都书写着同样的主题:陈氏数百年风雨中牢固的乡土意识和家国情怀。陈氏宗祠把群体之间联系起来,加强了民族共同体意识,让华侨和故土形成紧密而又松散的联系。

IMG_256

图3两位老师带领实践队在大社调研

在陈文确、陈六使纪念馆中,队员们收集了有关南洋大学以及其创办者陈六使先生的有关资料。新加坡南洋大学是历史上第一所海外华人大学,也曾是东南亚乃至海外唯一一所中文大学。继陈嘉庚先生回国创办新2会员手机管理端后,陈六使先生在新加坡倡议办南洋大学。海外华侨纷纷响应募捐号召,为南洋大学创办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糕饼小贩义卖,三轮车工友义载,南大杯篮球义赛,舞女协会义演,海外华侨对民族的认同和教育的支持,展现在社会每一个阶层、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社团的身体力行中。兴办教育是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华侨热爱祖国的集中体现,也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好诠释。

IMG_256

图4一份让队员们印象深刻的资料

坐落于海沧区的新垵村是实践队调研的又一个重点。新垵村是一个典型的传统侨乡,侨乡独特的社会形态形成了丰富的侨乡文化形态。下南洋、走夷方的先民在将中华传统文化带去海外移居地的同时,也将异国他乡的文化源源不断地传入家乡。正是由于他们的直接参与和推动,近代以来形成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持续不断地将国外的文化输入新垵村,改变了新垵村的建筑文化和经济结构,丰富了村内文化和团结观念。侨汇资产参与扩建了正顺宫并建设现代化集体宿舍,古朴与青春在这一古厝和谐相处;邱公司资产结构现代化,在奖励优秀学生的支出上逐年增加。新垵人“走出去”、“带回来”的过程生动体现了他们扎根于心底的民族认同感。在座谈中,新垵邱氏后人邱先生就曾谈及华侨与家乡教育的互动。邱氏家族以五祖拳的传承发扬和耕读园的旧址新用为纽带,与在厦和身处海外的族人保持着良好的联系,在稚子幼童的成长中,加入邱氏族人艰苦奋斗的文化底色,让“更团结”成为文武新垵的新名片。

图5实践队员与邱氏后人、海沧政协毛先生在诒谷堂内座谈

老师们带领实践队员走在集美学村和新垵侨村的每一条青石路上,从正午到日落,我们调研的每一座高高祠堂,矮矮屋舍里,写不尽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民族感情;每一个或大或小的纪念馆里,饱含了侨胞对祖国一次又一次展望: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文/沙婉秋

图/王乐婧、沙婉秋、韩宇然、董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