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精神,继承革命传统,发扬苏区精神,7月28日至7月31日,新2会员手机管理端副院长原宗丽带领2名硕士生和5名本科生以“新时代苏区精神的传承与发展问题”为主题,前往江西省瑞金市展开实地考察。“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华屋村十七颗松”、“大柏地反围剿胜利”、“一苏大、二苏大会址”……实践队成员跟随红军的足迹,聆听着跨越百年的红色故事,传承苏区精神。
为民族谋复兴
7月29日上午,实践队成员来到中央苏区革命旧址群叶坪红色旅游景区。叶坪红色旅游景区位于瑞金市叶坪乡,景区内现存革命旧址和纪念建筑22处,是中宣部首批公布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931年11月19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此举行,正式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毛泽东全票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临时政府主席。实践队成员们先后参观了“一苏大”旧址、中共苏区中央局旧址、红军烈士纪念亭、红军检阅台、红军烈士纪念塔、博生堡、国家银行旧址等,在讲解员生动的讲解中感受着中国共产党人跨越百年的血脉传承。
实践队一行人来到二苏大景区,先后参观了红井、中央执行委员会旧址(毛主席旧居)、中央人民委员会旧址,以及中央各部委旧址。1934年1月21日至2月1日,中华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中央政府大礼堂隆重召开。中央政府大礼堂于1933年动工建造,历经百年风雨仍巍峨屹立,八角帽形状的外观对每一个前来参观的人诉说着当年的盛况。走入大礼堂,二苏大纪念塑像映入眼帘,台上的毛主席神情激动,右手挥向前方;台下的代表们激烈讨论着苏维埃共和国的未来,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欣喜,每个人的心中都翻涌着热血。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凭着这份坚毅与果敢在革命的道路上天堑变通途!
为人民谋幸福
“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7月29日下午,实践队来到红井景区,想起了曾经学过的一篇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讲的是毛泽东主席为百姓挖井的故事。如今重温这篇红井故事,心境不同以往,队员们情不自禁地感受到当年毛主席对乡亲们的恩情,感念今日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据不完全统计,红井从开挖到现在,已有1000多万人饮用过红井水,是世界上饮用人最多的一口水井。井知人意,亦有灵性。80余载时光,红井依然清澈见底,饮水思源,记录历史,迎接未来。
7月30日上午,实践队一行来到红色名村——大柏地村,即红四军大柏地战斗遗址所在地。实践队参观了红四军大柏地战斗展览馆,并在红四军大柏地战斗遗址实地考察。在当地村干部精彩的讲解中,实践队员们仿佛置身于70多年前战况激烈的战场。红军凭借着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诱敌深入的伏击战术,取得了“红军成立以来最有荣誉的战斗”。实践队员门不仅想起了毛主席的《菩萨蛮·大柏地》中的词句:“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像一盏明灯,指明了党员们前进的方向,促使他们将“为人民谋幸福”牢记于心。大批党员干部,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了中华儿女的幸福生活,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献出鲜艳的红血,保卫着祖国,保护着中华人民,他们有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他们是祖国的自豪,人民的骄傲!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7月30日下午,循着红色的足迹,实践队一行来到了著名的红军烈士村——黄沙村华屋组。在村庄后山上,数以万计的松树郁郁葱葱,赏心悦目。一个烈士纪念亭映入眼帘,17棵青松树备受瞩目,17块石碑震撼心灵,上边记录着每一名战士的名字和他们的事迹。苏区时期,在红军战略转移前夕,华屋17位青年先后回到家乡,他们沿袭客家人种植后龙树的风俗,在祠堂后山蛤蟆岭上,每人种下一棵松树。这十七棵松树,既寄托17位青年对家乡的无比眷恋,又表达他们投身革命、不怕牺牲的坚定决心。怀着对烈士的敬畏之心,队员们来到了那间为纪念先烈而建的华屋红军祠,映入眼帘的便是“传承红色基因,奋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征程”这几个大字。由于苏区时期人才损耗、物资透支严重,加上现有资源贫乏、基础设施落后、村民文化程度低、医疗卫生条件差等原因,黄沙村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还很落后,黄沙群众还过着很贫困的生活。直到《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为黄沙村的振兴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就此开启了瑞金发展的新纪元。这块浸润荣光与梦想的红土地发生了深刻变化,村民挪出了“穷窝”,住进了“洋房”,幸福指数大大提高,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富民产业蓬勃发展,绘就了一幅红都振兴的新蓝图!
扬苏区精神,谱英雄赞歌。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和精神特质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华民族精神新的升华。以瑞金红色资源为依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新时代继承和发展苏区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百年征程波澜壮阔 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实践队员一定会继承和发扬好苏区精神,在新的征程中奋勇前进!
文/图:陈智杰、周慧、谢林海、戚晓宇
责任编辑:李斯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