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活动
牢记嘱托 赓续文脉——全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文化传承专题示范队)在河南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15日 点击数: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5次视察河南,对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河南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在此首次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重大命题,寄予河南“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奋勇争先,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的殷殷嘱托。7月8日—11日,由新2会员手机管理端、闽南师范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福建中医药大学师生组成的2024年福建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文化传承”专题示范队开启了“追寻领袖足迹 体悟伟大变革”的河南篇章,前往红旗渠、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殷墟博物馆等地实践研习。在体悟文化源长与时代巨变的同时,深刻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文化理论上的创新突破与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

探访红旗渠青年洞,领略“誓把山河重安排”的无畏气概

一渠绕群山,精神动天下。60多年前,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县委领导下,历时十年,绝壁穿石,挖渠千里,在太行之巅修建起了举世瞩目的红旗渠,创造了人类史上的一个奇迹,也铸就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为我们竖起了一座跨越时空的精神丰碑。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红旗渠很有教育意义,大家都应该来看看。”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实践队师生沿着蜿蜒曲折的红旗渠徒步前行,通过触摸峭壁上的坚硬岩石,亲身感受当年修渠者们的艰辛与执着。在青年洞前,大家驻足凝视,被这个由300名优秀青年在最困难时期凿通的隧洞所震撼,切身体悟到“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的深刻寓意。

如今的林州,道路四通八达,处处高楼林立,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正在这里激情唱响。红旗渠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林州儿女奋勇向前,继续书写着新时代发展的新篇章。作为当代新青年,我们也应从红旗渠精神中汲取奋进伟力,继续发扬斗争精神,增强志气、骨气、底气,依靠顽强斗争,接续开拓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天地。

实践队师生参观红旗渠纪念馆

实践队师生于红旗渠分水闸合影

实践队师生沿着红旗渠徒步前行

实践队师生于红旗渠青年洞合影

进行专题学习,感悟红旗渠精神,把握调查研究方法

为什么红旗渠能够修成、红旗渠精神内涵是什么、新时代下红旗渠精神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红旗渠干部学院副院长陈晓萍以三个问题为导向,向实践队师生作了精彩的专题讲座。她科学系统地讲述了红旗渠修建的历史背景、红旗渠精神的时代内涵与启示,并灵活运用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论述作进一步阐发。既有理论深度,也有思想厚度。实践队师生们在“为什么要”“为什么敢”“为什么能”的“红旗渠三问”中,深刻地感受到新中国改变积贫积弱的迫切需求,感受到中华儿女“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精神伟力,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作为人民先锋队的引领力量。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宝贵经验,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方法和一贯要求。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要深入调查研究,发扬延安精神和红旗渠精神。”为引导实践队员认真学习领会党的科学理论,更好地将先进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新2会员手机管理端原校党委副书记、新2会员手机管理端院长徐进功为实践队员作题为《新时代青年要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的专题讲座。他从历史维度梳理了历代共产党人对调查研究方法的重视与运用,深刻地揭示了调查研究方法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语重心长地教导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用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开展调查研究;要深学笃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将此次实践走深、走实。此次专题党课不仅为实践队师生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指导,还注入了新思路、新方法、新能量,激励着大家将此次暑期社会实践见行见效。

陈晓萍教授为实践队师生作专题讲座

徐进功教授为实践队师生作专题讲座

实践队师生认真聆听专题讲座

开展特色教学活动,感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情怀

7月10日下午,实践队师生在红旗渠干部学院参加《对话·红旗渠》主题互动教学。学员们观看主题访谈纪录片《巍峨山碑·杨贵篇》,聆听时任林县县长李贵之子李红、“最小修渠人”张买江、“铁姑娘队长”郭秋英等模范人物的现场讲述,重温杨贵书记、李贵县长带领百姓修建红旗渠的感人细节。这一系列的特色教学活动,让实践队师生们纷纷感叹,红旗渠不仅仅是一项水利工程的奇迹,更是一种象征着坚韧、奉献和团结的精神力量,它将永远激励着师生们在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道路上奋勇前行,勇攀高峰。

7月10日晚,实践队师生共同学习了情景党课《红旗渠精神永在》。它生动地再现了当年林县人民面临的困境与挑战,深情地讲述了他们对水的渴望和改变命运的坚定决心。这种精神力量深深地触动每一位在场的师生的心灵,激发了他们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实践队师生参加《对话·红旗渠》主题互动教学

实践队师生学习情景党课《红旗渠精神永在》

走进殷墟文化遗址,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

“一片甲骨惊天下,千年汉字贯古今。”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莅临安阳殷墟考察,一句“殷墟我向往已久”深情地表达了他对殷墟的深厚情怀。

殷墟,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突出代表,是中华文明探源的起点和基石。从精美的青铜器到神秘的甲骨文,从繁复的玉器到实用的陶器,殷墟博物馆内的每一件文物古迹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与文化内涵,激发实践队员们不断叩问“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深刻命题,探寻“何以中国”的时代答案。

透过三千年历史烟云,实践队师生更加懂得赓续中华文脉、凝聚奋进力量的必要性。只有如此,才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源头活水的滋养中永续发展,在时代变革的洪流中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实践队师生认真聆听殷墟文明讲解

实践队师生深入了解殷墟文明

实践队在殷墟博物馆合影

畅谈实践感想,共话心得体悟

7月10日晚,实践队师生围绕河南站的实践经历,就如何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在实践参观过程中的震撼之情转换为实际行动进行了交流。

在热烈的探讨过程中,师生们认为,新时代青年要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平凡坚守中甘于吃苦奉献,在奋斗前行中主动担当作为。在新的社会条件下,仍要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把红旗渠精神作为砥砺前行、接续奋斗的标杆,为早日实现中国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实践队师生围绕河南站的实践经历进行交流探讨

实践队师生畅谈实践感想

实践心得·河南站

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来到红旗渠参观学习,五十多年前山河巨变的奇迹举世瞩目,五十多年来世代坚守的传承鼓舞人心。红旗渠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发扬红旗渠精神,要敢于吃苦耐劳,继承革命先烈艰苦奋斗的红色基因,不惧艰难险阻、摒弃骄娇二气,用革命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开创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功绩。新征程上,我们要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发展紧密结合,为镌刻新的时代丰碑团结奋斗。

——新2会员手机管理端 王艳茹

一渠绕群山,精神动天下。这几天在河南安阳的实践过程中,我深刻体悟到了林县人民“敢教日月换新天”,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红旗渠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闪亮坐标,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在新时代,作为青年大学生,我们要践行“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的新红旗渠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发扬钉钉子精神,敢于直面问题,啃最硬的骨头,接最烫手的山芋,不断提升解决问题能力,凝聚、发挥青年力量,展示青年风采,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厦门理工学院 吴哲雅

人民短短二字,却重若千钧,从朱子文化到红旗渠精神,贯穿其中的核心要素正是“人民”。坚持人民至上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必须遵循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一是要贴近实际,走好群众路线,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与幸福感,努力达到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的效果。二是要贴近生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出更多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优秀作品,让群众感受到文化是来源于现实,是可学可用的。三是要贴近群众。不同领域、类别、年龄的人对于文化的理解和需求各不相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要灵活多变,让人们愿意听、喜欢听,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变为人们的日用而不觉的行为习惯。

——闽南师范大学 张峰玮

文︱苏泽锋、蔡玉洁、秦佳玉、项凌、欧阳申奥、倪子涵、王蕾

图|倪子涵 周静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