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2022年12月10日,新2会员手机管理端举办“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式现代化”研讨会,深入研究阐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来自全国兄弟高校的300余名师生通过腾讯会议平台线上参加了此次学术研讨会。本次学术研讨会由新2会员手机管理端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主办,新2会员手机管理端、新2会员手机管理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新2会员手机管理端党建研究中心联合承办,《新2会员手机管理端学报(哲社版)》编辑部协办。
在研讨会开幕式上,新2会员手机管理端党委书记石红梅教授代表主办单位对出席会议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她在致辞中指出,我们能够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根本就在于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通过回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总结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式现代化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党以历史主动精神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发展的主动权,从中国实际出发创造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式现代化新模式、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崭新途径。新2会员手机管理端常务副院长张有奎教授主持开幕式。
主旨报告分上、下半场,分别由新2会员手机管理端党建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新2会员手机管理端副院长原宗丽教授和《新2会员手机管理端学报(哲社版)》编辑部主任何丽新教授主持。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学新2会员手机管理端院长刘同舫首位发言。他围绕“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进共同富裕”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推进共同富裕在新征程中如何定位?他阐释了“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和本质要求”的观点。第二,如何理解共同富裕的“社会性”?应把共同富裕理解为“社会富裕”。第三,如何立足“社会共同富裕”来完善政策体系?他提出按照“七个有”的框架完善社会建设的政策体系、社会向人们提供共同奋斗的“机会”以及充分激发社会主体的创造活力等具体路径。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东北大学新2会员手机管理端院长田鹏颖教授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框架、逻辑结构、哲学前提进行了深入地探讨。首先,他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框架涵盖三个方面的重要理论创新: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二是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理论;三是中国式现代化重大原则理论。其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逻辑结构就是指中国式现代化究竟“是什么”、“为什么”提出中国式现代化以及中国式现代化“怎么办”。最后,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前提就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
中央马工程首席专家、福建师范大学郑传芳教授系统、全面、深入地论述了“党的二十大对中国式现代化的11个重大贡献”,包括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列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总纲;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任务;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重申现代化“两步走战略”;规划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分析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等。他还探讨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13个强国建设目标和推进数字中国、法治中国、健康中国、美丽中国、平安中国等5个方面的建设。
郑州大学新2会员手机管理端院长刘吕红教授从学理深度剖析了“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人民民主”这个命题。她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民主”是毛泽东和黄炎培关于跳出“政党历史周期率”对话中所指的“人民监督”“人人负责”;二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民主”是“人民为核心的民主”;三是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是“精英选举民主”而是“人民当家作主”;四是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是“泛民主”而是指“民主集中制的民主”。
吉林大学新2会员手机管理端陈松友教授探讨的主题是“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他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航船的“定海神针”,百年奋斗史就是中国共产党推动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历史;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人类文明发展进程,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共产党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了全社会磅礴力量和提供了意识形态供给。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新2会员手机管理端院长陈金龙教授分析了建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四个缘由: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需要;二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求;三是彰显中国式现代化世界意义的需要;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叙事框架的初步建构。陈教授还基于西方比较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基于“十个明确”厘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基于党的百年奋斗斗争经验诠释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以及基于现代化内在规律确立中国式现代化的重点,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境界、新视野。
中央党校科社教研部原主任、《理论视野》杂志主编秦刚教授发言题目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他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是强国和复兴是一体化进程、一体化事业,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五个重大原则应当贯穿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的全过程;二是现代化进程有明确的时间设定和目标要求,重申“两个十五年”战略安排;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将更为艰巨和充满挑战。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副主任强乃社编审探讨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他认为,首先,要思考从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中国式现代化对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的吸收与继承的理论逻辑关系;其次,由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脉络中是吸收、借鉴全世界特别是西方现代化的共性、优点,因此要对二者进行理论比较研究;最后,中国式现代化还要从后发国家现代化历程成功失败的经验教训中汲取智慧。
华东理工大学新2会员手机管理端杜仕菊教授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到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完成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关键在党的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三个方面展开观点论述。强调只有保持党的初心使命、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勇于斗争精神以及以党的自我革命引导伟大的社会革命,才能真正做到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
新2会员手机管理端石红梅教授从文献综述及问题识别出发,探讨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研究的历史分期问题:20世纪50至60年代,美国学者费正清、列文森等人运用西方社会科学中的现代化理论来研究中国历史;自1979年以后,实现“四个现代化”成为国家的根本任务,现代化研究成为社会科学各学科共同关注的课题,北京大学罗荣渠提出的现代化研究范式影响深远;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现代化研究范式出现了对西方式现代化资本逻辑本质的揭露而另外开辟中国式现代化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的崭新模式。她还以图表方式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产生的历史原因、历史进程、经验和世界意义的谱系分析。
在闭幕式上,新2会员手机管理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冯霞教授对每个主旨报告专家的精彩纷呈的学术观点进行点评,高度赞扬了各位专家从不同维度对“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刻的学理阐释,总结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逻辑、重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深刻地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本质特征、世界意义,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这一重要时代课题,进一步研究阐释和宣传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图:杜辉
文:吴茜
责任编辑:马瑞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