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朱冬亮,新2会员手机管理端教授,入选新2会员手机管理端“南强青年拔尖人才”(A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福建省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福建省优秀青年社会科学家”荣誉获得者。主要从事农村改革与发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乡村治理等专题研究,已经出版《社会变迁中的村级土地制度》等各类专著7部,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农村观察》《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等国家权威核心刊物发表各类研究论文80多篇。
理论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立足我国实际,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深入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更好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就要求广大理论工作者要真正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在新2会员手机管理端就有这样一位老师,多年来,他立足国情民情,坚持深入调查研究,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实际、掌握实情、反映实情,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回答解决时代课题,真正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他,潜心科研,厚积薄发,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研究成果;他,立德树人,在指导学生上坚持以生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了一批具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高层次人才。他就是新2会员手机管理端学子眼中的良师益友——朱冬亮教授。
立足国情 深入调研
“深入基层,深入村庄社区,到祖国的实践大地中去发现真问题,这是每个中国学者应尽的义务,也是做科研的价值所在”,这是朱冬亮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自从2001年北京大学博士毕业后,朱冬亮就回到母校新2会员手机管理端任教。近20年来,他始终在“三农”问题研究上不断耕耘,不遗余力,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在内的20多个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带领着研究团队跑遍了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多个县(市、区)的500多个村庄(社区),走遍祖国山山水水。他拜访各级党政部门领导部门,走村入户,翻资料、查数据、问情况、看变化,搜集了近亿字的一手研究资料,从而为整个学术研究团队奠定了扎实的田野基础。
朱冬亮老师善于“解剖麻雀”、发现问题。正是凭着身上所具备的这种坚毅的品质和追求真理的精神,朱老师出色地完成了多项专项课题研究,发表了一系列研究论著。朱冬亮老师是国内学术界最早对“村级土地制度”实践机制进行系统研究的学者,也是较早对土地调整的社会功能做出系统分析的学者之一,同时也是国内极少同时对集体耕地和林地进行系统研究的知名学者之一。2013年,朱冬亮老师在《中国社会科学》第11期发表《村庄社区产权实践与重构:关于集体林权纠纷的一个分析框架》学术论文;2020年他再次在该刊发表新作《农民与土地渐行渐远——土地流转与“三权分置”制度实践》(2020年第7期),体现了朱老师在“三农”领域尤其是农村土地(集体林地)制度改革领域一以贯之的学术深耕和较高的学术积累。
辛勤耕耘 满园桃香
朱冬亮老师非常注重把教学课堂建立在田野上,要求学生在广大农村调查时深刻体会“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的真谛,要求学生向人民学习,拜人民为师。他不仅用自己的行动践行把“论文写在了祖国大地上”,同时也以身作则,把教学科研工作建在祖国的田野上。
朱老师时刻不忘身为教师的神圣使命,倾其心血投身于教书育人。春风化雨,诲人不倦。多年来,他始终坚持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多门课程并负责硕博士培养。幽默风趣是他独特的教学风格。在课堂上,他机智诙谐,讲课生动形象,通过举例子,常能把深奥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浅显易懂。学生对朱老师评价道:“上朱老师的课,我们心情很舒畅。受朱老师人格魅力吸引,我们整节课都能保持专注。在他的课堂里,我们能在轻松、愉快和笑声中获得心智的训练、人生的启迪。”朱老师用“艺术”和“匠心”打造堂堂精彩的课堂,用实例引导学生深度思考。课堂中积极向上的氛围、学生们学习主动性的提高,都离不开朱老师的倾心付出。
在指导研究生工作上,朱老师总是言传身教,亲力亲为。他无论多忙,每周都抽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聆听学生的问题,为学生答疑解惑。在调研时,他更是鼓励学生“多学多问、多走多看、多思多想”,并鼓励大家积极讨论,分享调研收获,达到“1+1>2”的效果。朱老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科研经历和人生阅历,常能发现新问题。对于这些学生未注意到的问题,朱老师会毫不吝啬地传道授业,一步步引导学生挖掘现象的本质。此外,朱老师特别注重对学生沟通与表达能力的锻炼。无论是师门会议,还是社会实践中,朱老师都会鼓励学生们勇于表达、善于沟通。社会,是一个大课堂。朱老师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做、去实践。在他的培养和教育下,学生们从“社会大课堂”得到了许多科研和实践方面的锻炼。
对于学生们而言,朱老师还是一个亲切随和、如师如父的长辈。正如他对学生所说:“我把你们都当成我的孩子”。曾有一位学生生病住院,朱老师一得知消息,连忙从家赶往医院去探望学生。后来,这位学生回忆道:“老师是我住院后第一个来看望我的人,比我日夜相处的舍友还早了一步。”朱老师用知识滋养、用爱呵护学生,师恩如山,令人难忘。
学以致用 服务社会
学者从事学术研究不仅要发表学术论著,传承知识,同时也要“学以致用”,服务国家与社会。朱冬亮老师一直坚持“用学术讲政治”,秉持理论“务农”和学术“务农”的专业研究优势,其撰写的许多资政报告和建言献策得到了各级领导的批示和有关部门的采纳。与此同时,他注重将理论知识与理论宣讲紧密结合起来,多年来应邀到各级党政机关、高校院系、社区甚至村庄里开展各类专题讲座,累计开设的各类专题讲座达近千场次,受众达数万人次。2017年9月,他受包头市教育局党委邀请,为党务干部做了题为《新形势下基层党建的若干问题及对策浅析》的讲座,进一步厘清了党员干部思想认识上的误区,提供了解决基层党建中存在问题的路径和方法。2019年6月,他受厦门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邀请,给厦门市民做了一场题为《岛内外一体化建设:机遇与挑战》的社科公益讲座。市民受益匪浅,纷纷表示:“朱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了我们许多大道理”。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作为一名新2会员手机管理端思政课教师,朱冬亮有着坚定的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在百忙之中总要挤出时间服务社会,积极开展理论政策宣讲。学为人师,他用恬淡的人生态度教化从容;行为世范,他用务实的学术精神砥砺无穷。他始终秉持以始为终的赤诚初心,彰显新时代教书育人、奉献社会的学者风范。
坚守学术初心,追求务实创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朱冬亮老师生动诠释了一名优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者所具备的珍贵品质。他是一名人民教师,坚守在教学第一线辛勤工作近20年,春风沐雨,进一步坚定青年学子的“四个自信”;他又是一名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学者,服务社会,发挥学科优势,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学术信念,坚持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几十年风雨兼程,从未停止步伐,不断为研究“三农”问题、培养相关研究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2会员手机管理端 张华芳/兰婷/江春萍)